? ?? ? 每家每户生活,点火做饭是每天不可缺少的。新中国成立70年来,人民的生活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,点火做饭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。点火做饭的变化,也彰显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。
? ?? ?我出生在上个世纪50年代,那时点火做饭大多用植物的秸秆、树叶、野草等。从懂事起,就记得到地里铲野草,捡拾农作物的秸秆。麦收时节,除了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外,下工后,要抗上大铲,背上柴筐,拿上耙子,去捡拾麦茬。那时,家家缺柴火,生产队就把麦茬地分给各家,各家把分到的麦茬铲的干干净净。秋收时,是捡拾庄稼根的大好时机,玉米用镰刀割过后,玉米杆生产队收了喂牲口,玉米根生产队分给各家。但豆子、芝麻、谷子、高粱等庄稼根不分,自由去捡拾。我家人多,做饭用柴缺,便去拔这些庄稼的根。豆子根虽小,但很耐烧,拔上一柴筐,能做一顿饭。冬天地里没有野草和植物秸秆可拾,就去扫树叶。用柴做饭,烟熏火燎,奶奶母亲常常被熏得咳嗽。
? ?? ?后来,离我家100多公里的鹤壁发现煤矿,缺柴烧有所缓解。为了省钱,大人要到煤矿上去拉煤,来回要4-5天。拉煤一般都是麦子种上后,地里没有大的农活了,10几个人结伴去拉煤,这样好互相照应。拉煤前,都要把干粮、被子准备好,带上锅碗,走累了,就做饭吃,天黑了,就睡在地排车上,风餐露宿。大人拉煤快回来时,母亲和我就去接父亲。一大早起来,走上10多公里,如果接不到,就要往回返。第二天一大早继续去接,有时去接没多远,便接到了,一说,昨天再往前走一会儿就接到了。为了节省煤,要把煤打成煤球,这样既节省又干净。
? ???我家从农村搬到县城后,做饭用上液化气,清洁方便。我家住五楼,每次楼上楼下背气瓶,累得上气不接下气。液化气是定量的,所以一直是俭省着用。
? ?? ?现在我家不在为做饭发愁了,家里用上天然气,拧开开关就可以做饭,实在是太方便了。另外,我家楼房的电路也重新布置,用电做饭、烧水更清洁。上班前把要蒸煮的食材放进电饭煲,定下时间,下班回家打开点电饭煲,香气扑鼻,把饭菜端出来,就可以大朵快颐。
? ???儿女更前卫,常常是家里不动火,点外卖,你前脚到家,外卖小哥就把饭菜送到你的餐桌上,走时还要把家里的垃圾给带出去。
? ?? ?点火做饭的变迁史,见证了时代的发展,诠释了生活的美好。点火做饭的变迁,是新中国成立70年取得的伟大成就中的一朵小浪花。祝愿我们的祖国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,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,同心同德,奋发图强,祖国的明天会更加美丽强盛。
|